记者:本次参加北京灯光展的艺术装置OVO有何特点,针对LED光源产品有何技术突破?
吴胜波:我们可以按照电脑的控制,每一个光点能控制不同的颜色,按照电脑的编排程序来变动不同的颜色,配合音乐创建这个效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不断磨合,不断调整,所以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由于技术的限制,沟通的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当时的实现过程是,先让客户来做这个艺术品,然后我们编排整个电路网络,使得从外面看不见LED的电线布线,然后再实现每一个LED光点都能独立设定和控制,电脑编排方面的难点是在角度。
记者:在亚太市场或者中国市场,欧司朗针对LED光源或LED产品有哪些侧重点?
吴胜波:一个厂商的业务发展,一定要跟市场保持密切的联系,互相配合才能发展得比较快。市场的发展有几大特点,一是从传统上向绿色照明的转换,LED作为其中一部分。LED虽说可节能,但目前来讲成本还是非常高。就市场变化的趋势而言,是从传统照明向LED照明转换。 二是产业链的扩张。三是LED产业逐步向智能化转化。这几年大家都在谈智能家居、或者智能建筑。在智能家居这个框架下,照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成为一种体验。不管是从能耗的角度、还是整个精力的角度来讲,照明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创意点亮北京的活动是把一种简简单单的照明提升到一种艺术的高度。OVO艺术装置之所以有特殊性,是因为它是艺术品和灯完整的一种结合。
记者:欧司朗是如何适应中国本土化市场要求?
吴胜波:首先本土化非常重要。要想在任何一个国家把它发展壮大,一定要符合当地国情,国情包括消费者的习惯、价格方面的要求以及服务水平的要求。第二点,要加大宣传。比较而言,欧司朗的灯辐射量最低,用的水银量也最少。然而在东南亚很多国家,政府没有对产品的辐射量的要求,如我们的竞争对手,包括国际上一些大品牌,在销售时都不要求辐射量,以保证低成本。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我们希望做好产品,通过合理的途径,加大宣传的力度,符合当地专业的设计师和普通老百姓的使用习惯。
记者:OVO作为欧司朗力推的作品,技术上有哪些创新?
吴胜波:OVO本身是一个很奇妙的造型,一个蛋形。在灯光的设计里面,会有些很特殊的要求,首先他要求见光不见灯的情况下,配合声光电营造整体效果。首先是纯粹灯光的一个效果,然后是与声音效果的结合。再来就是雾气,雾气必须要在灯光炫照的氛围上营造迷幻的效果。这三者的结合,技术上需要同时完成声音的启动、灯光的效果以及雾气的播放,这对整个控制系统要求非常高,不止是纯粹一个灯光控制系统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要有领先的技术才能够处理。另外一点是眩光的问题,在一个蛋形体里将灯光往上打,必须只能够看到它的灯光照在其支架上,而不能产生一种外眩光的感觉。但是当雾气产生的时候,又必须要带动整个效果的波动,而且当风吹过来和吹过去的时候,又完全没有风向感,这些在技术里面的要求非常高的,也是我们在这个项目里面的独门武器,能够解决这样特殊的效果。
被访者:徐锦裕 Traxon Tecnologies 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
记者: OVO如何实现人光互动的效果?
徐锦裕:其实里面是有一些感应器,具体的概念是ACT创造出来的,我们在欧洲的同事是从技术的角度配合他们去完成。所以是用一些感应器的系统,通过观众跳跃来触动某个机关,达到它的效果。设计师用了825种的变化在里面,所以整体的结合使用了不少的创意。
记者:在环保这方面,欧司朗有哪些技术和标准?
徐锦裕:三个方面我们是抓得比较严格的:一个是标准,我们内部要求的标准非常高,而且标准要比在工厂和实验室里的标准要高得多,留出非常大的冗余量。第二,我们在整个生产制造环节也投入非常多,我们的回收率每年都增长非常多。产品好的原因:一个是设计,标准就属于设计方面;另外一个是工艺方面,要求非常高。最后一点,是一个企业品牌的形象,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的产品在欧洲、在美国、在中国、在印度尼西亚、在印度执行完全一样的标准。
关于OVO的相关介绍:http://tecnichenuovechina.net/chinalucedesign/?p=6618